欢迎您访问瀚腾(香港)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HANTON (HK) LIMITED
全国咨询热线: 0769-83828239

新闻资讯

行业动态

自然形态的尺度初探

来源:未知2022-03-30

造型基础的学习经常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上。通过观察与分析自然形态,汲取造型设计的营养。通过分析、了解自然形态的成因,可以掌握形态生成和创造的普遍规律。因为:

首先,自然形态是丰富多彩的,自然形态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超乎人们的想象,是一座形态的宝库。

第二,自然形态的式样存在明显的规律性。它的形成和发展是适应自然界规律的结果,通过各种要素相互作用逐渐产生的。

无论自然形态还是人工形态,都可以理解作是形态要素根据一定原则的组合,这些形态构成原则是相通的。对自然形态的探索和分析,就是寻找和吸取这些经过自然公理验证的原则。

自然形态尺度大小与形态相关性方面,具有较强的规律性。本章从自然形态的尺度角度出发,讨论自然形态的“造型”原则。

 

第一部分:自然形态中的尺度规律

 

3.1 自然形态恰当的尺度

朱利安·赫胥黎在论述生物形态时曾经提到,“大小本身就是迷人的!” 

“生物作为一种物理客体,自然选择使他们具备有一定优势的形状。结果必然使他们具备了最适应大小的形态”[1]。比如,昆虫的形态与它娇小的身材相适应,巨兽的形态必然与它庞大的体型相适应。尽管昆虫的形态千差万别,巨兽也千姿百态,但我们通过比较不难发现,生物尺度大小与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:

 

第一、 尺度差异与内部结构差异。

大型复杂动物在进步进化中发展出了结构复杂的内部器官。这不是内部的装饰,而是它们身体变大的必然需求。小的生物不需要肺和复杂的胃肠结构,它们能通过体表进行呼吸和吸收,即可满足整个身体的氧气和营养需求。比如绦虫这类简单的动物,没有内部器官,假如它们不断的变大,形状必须向狭长方向生长。一只绦虫可以长达1米,但厚度不能超过2厘米,因为食物和氧必须从外表面直接渗入到身体的各个部分。当这种可塑性达到极限,它就会成为进化的牺牲品。因而,它们总保持一定的大小。

昆虫通过外表面的折陷部分呼吸,氧气也是由外表进入整个身体。如果躯体大的话,折陷部分必定非常多而且深。因而,昆虫的大小也是有限的。如果太大,它的身体就要“全部折陷”,没有内部器官的空间了。

大型动物的体积太大,无法通过体表面积来满足全身氧气和营养需要,因而必须通过内部器官来发展内表面积。肺本质上是表面褶皱丰富的袋,为气体交换提供足够的表面积;胃肠等消化器官本身不大,但是绒毛和褶皱增加了吸收营养的表面积,小型哺乳动物的胃肠没有绒毛,也不需要绒毛。

由此可见,生物尺度大小差异,使它们的体积与表面积之比产生很大的差异。当形状保持不变,体积增长比面积增长快。因为体积的增长是长度的立方(长3),而面积的增长只是长的平方(长2)。因为动物的许多生理功能依赖于表面积来进行,例如,呼吸、营养交换等,所以,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成为限制动物尺度与形态的重要因素。

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工形态。例如大型的交通工具(公交车、火车、轮船等)、大型的建筑(体育馆、剧院等),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它们的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,以及内部构造。如图3-1,太阳能热水器必须在保持体积的同时增大表面。